|
审判如何回应民意
——基于卢埃林情景感理论的考察周国兴(3)
论公法领域中“软法”实施的资源保障方世荣(12)
论视听作品作者的利益分享权
——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第三次修订为中心周园邓宏光(18)
《票据法》修订:私法本性的回归吴京辉(24)
海洋争端强制仲裁程序及我国的应对策略
——以中菲南海争端强制仲裁事件为例余民才(32)
理论共识与规则细化:技术侦查措施的司法适用詹建红(40)
立法目的条款之法理基础及表述技术
论医疗产品责任规则及其准用 刘风景(48)
——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》第59条为中心王竹(58)
论侵权损害完全赔偿原则之缓和徐银波(65)
“直接适用的法”在我国的适用
——兼评《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〉解释(一)》第10条刘仁山(74) 我国属人法重构视阈下的经常居所问题研究何其生(84)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之省思余凌云(92)
实行过限新论
——以共谋射程理论为依据王昭武(101)
1997年《刑法》第356条定性之研究陈伟(108)
产业政策法治化再思考叶卫平(115)
美国医疗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及其借鉴林源(125)
商业判断规则:发展趋势、适用限制及完善
——以有限责任公司股利分配为视角常健张强(136)
“案多人少”的应对之道:清代、民国与当代的比较研究尤陈俊(147) 民法的宪法关怀 ——评《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研究》一书梁成意(155) |